b33新闻b33tiyu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仓”的丰收密码b33体育平台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600亿斤。至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连续21年实现丰产丰收。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作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第一大省,黑龙江牢记习的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优质粮。 大雪节气刚过,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根据今年收成,着手谋划明年的种植计划。 “今年1.2万亩水稻大丰收,平均亩产超1200斤。”他感慨道,这主要得益于合作社连续3年格田改造,不仅增加有效种植面积,还方便使用大型农机,耕种管收一气呵成。 2024年10月13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村民驾驶收割机进行卸粮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579亿亩,在严守耕地红线“保数量”的同时,还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质量”。 2024年10月11日,农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年种了8000多亩地,玉米亩产最高2200多斤,比去年提高20%。”宾县树君谷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树君说,“秋整地”是增产的秘诀之一,通过深翻作业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让土壤更疏松透气,为明年丰产蓄能。 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黑龙江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高标准农田从2020年底的8000余万亩增长到如今的逾1.2亿亩。 2024年10月11日,农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土地被称作“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56.1%。 黑土地保护,习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我国出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 2024年9月22日,农业机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稻田中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监测耕地质量、增施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利用黑土地,守好大粮仓的“命脉”。 12月中旬,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实验室内,研究员刘焕军正通过电脑仔细查看今年在三江平原地区采集的实验数据。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黑土地做CT,通过多波段、多频次扫描形成米级影像,以全面了解黑土地的健康状况。”刘焕军说,通过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摸清“家底儿”,针对性开展土壤改良和治理。 这是2024年8月16日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拍摄的自动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表示:“全省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为粮食总产连续15年全国第一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9月,习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黑龙江牢记习指示,紧紧抓住今年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机遇,谋划实施全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向科技要生产力。 2024年3月13日,工作人员在黑龙江省众为农机有限公司后院测试一款高速气吹电驱播种机控制系统。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双鸭山市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的仓库内,停放着多台大马力拖拉机。“春耕播种时,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可实现无人驾驶,牵引播种机高效完成播种作业,不仅节省人工,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合作社理事长刘明坤指着车上装载的北斗导航模块说。 黑龙江抢抓创建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机遇,加强农机装备研发,电驱气力式播种机等一批高端智能机型填补国产空白。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9.07%,居全国首位。 2024年11月13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处秋粮晾晒场,海城双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驾驶农机堆放玉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6月,在友谊县现代农业嘉年华科技示范基地,数百个作物新品种引来周边种植户观摩。 “去年我在示范基地看到黑农87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不错,就决定今年种,每公顷产量达8000斤,比以前种的品种单产提升不少。”友谊县庆丰乡农民刘鹤说。 “省财政每年安排种业创新发展资金3亿元,持续支持种业振兴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孟令辉介绍,2021年以来全省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710个,建成全国最大的寒地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库,为粮食连续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4月2日,工作人员在国家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中期库(哈尔滨)查看大豆种质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黑龙江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在适宜区域重点推广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等70余项农业增产技术。从专家实地测产情况看,今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单产水平均有提升。 2024年3月29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工作人员筛选用于育种的大豆。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十多年前,大垄密植技术在我们村很少有人使用,近几年很多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后,纷纷开始应用。”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党支部书记刘宏伟说,今年遭遇了低温多雨寡照天气,玉米依然取得丰收,就是因为采用了先进农技,亩产2000斤以上。 2024年3月29日,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机械臂在车间内码放包装好的大豆种子。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黑龙江粮食产量持续丰收的上扬曲线背后,靠的是科技的力量。我们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不断壮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生物肥药等农业新兴产业,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杕说。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减少粮食因灾损失,是黑龙江省粮食连续稳产的关键举措。 2024年10月11日,在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的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作业区,种植户驾驶农机整地。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2024年春播之时,海伦市低温多雨,出现部分地块种子不发芽情况,不及时补种可能面临“无苗之地”。黑龙江省紧急启动成熟期相对较短的应急救灾用种,b33体育注册及时向当地调拨,满足了补种、改种需要。 夏管之际,黑龙江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全省发挥水利工程蓄洪调峰作用,89座大中型水库累计拦蓄洪水22.3亿立方米,减淹耕地85.35万亩。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实施“一喷多促”等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化减少因灾损失。 “今年种了4万多亩玉米和大豆,发生农田内涝后,我们及时抢排田间积水,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促进作物生长。”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精细化田间管理保住了大部分产量。 2024年8月16日,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人员查看植物病菌捕捉分析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在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内,站长宋显东和病虫测报首席专家王春荣通过全省智慧植保服务管理平台回顾今年作物病虫害情况。 “我们用14年时间发展了一批村级植保员,他们就是田间侦察兵,及时发现潜在的病虫害,便于治未病。”宋显东说。 2024年9月24日,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艺师在宝清县青原镇一片玉米地中测产。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疫情在线监测防控体系日臻完备,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监测点和村级植保员总数已达1万个,实现“一村一点”全覆盖,有效提升重大病虫害早期发现和应急防控能力。 随着农业标准化程度逐步提升,以及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实施,黑龙江省不断打赢“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硬仗,有力支撑粮食生产多年来保持高位。 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遭遇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出现低温多雨寡照天气专家表示,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眼下,广袤的黑土地被皑皑白雪覆盖,默默积蓄能量,等待明年春耕被“唤醒”。 2024年10月11日,在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的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作业区,种植户驾驶农机进行收割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庞海涛表示,未来,黑龙江省将通过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推进现代种业创新、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力争单产再上新台阶,确保“压舱石”分量更足、“大粮仓”根基更牢。